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导演接受采访舌尖3在筹备(2)

影视旅游
  要坐当地交通工具 
  观众能从电视里感受《舌尖2》制作的用心,却很难想象背后拍摄的艰辛。从2013年1月18日宣布开拍,到今年4月18日首播,舌尖2每个环节都有时间限制,每个故事和人物都需分集导演自己寻找挑选。拍片听上去像旅游,好玩又浪漫,其实风餐露宿,还有不少苦闷。
 
  在林芝采野蜂蜜的主人公,李勇花了好几个月才确定下来,“当时每天都很煎熬。”原本李勇找的是个二十多岁结了婚的小伙。“我把那个人的照片和故事给陈老师发过去。当地旅馆老板说要带我去然乌湖看看,我也想去放松一下。”带着休息的心情去然乌湖,李勇半路接到了陈晓卿电话,“他说这个人不行,眼神浑浊,对世界已经投降了,希望找一个对世界还有好奇心,眼神里还有光的少年。”李勇在然乌湖待了十几分钟便返程。一切又要从零开始。村长用摩托车载着他挨家挨户,找到了白马占堆,第一集中那个眼神清澈又羞涩的小伙。
 
  前期调研中,寻找和选择故事人物让每个分集导演都苦恼。调研出发前,陈晓卿给集中到北京的导演列食物专业书单,请顾问团做讲座,也抽空带他们走街串巷“开荤”。“我会有目的地带他们去吃些食物,把自己欣赏食物的经验分享给大家。可能他们以前吃也觉得好吃,但没去想过。我会告诉他们食物为什么好吃,关键点在哪。”
 
  从历史到现实,从人类学到生物学,导演们前期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,培训也密集。“客厅贴着一张中国植被图,原来还有降水量图等,可以帮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背景。比如,去呼伦贝尔要知道当地的空气湿度、年平均温度、无霜期,这和制作节目关系很大。”陈晓卿说。除了培训,出发前,陈晓卿还给导演们提了一个小要求:不能乘坐部门、媒体或朋友提供的车,而要坐当地交通工具。李勇说,“陈老师让我们用全部器官去感受当地的人、环境、风俗。从听觉、视觉到嗅觉去体会当时的氛围,当地语言尽管听不懂,也要努力感受他们的腔调、表情。乘坐公共交通更接地气,让你知道寻找的人物可能会在怎样的空间里,找到类似的感觉。”
 
影视游微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