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归来》改编引争议
影视娱乐网
电影《归来》自昨日开始上映后,将小说原作《陆犯焉识》“掐头去尾”的处理方法引发不少争议,批评者与支持者各执一词。但获得共识的是陈道明、巩俐两位主角的精湛演技,演出了患难夫妻那种极深的感情。
严歌苓的原著《陆犯焉识》是400多页的长篇小说,不过张艺谋只选取了“丈夫逃狱”的部分情节以及原作最后的30页“妻子失忆”来拍了电影。对于主人公所处时代的“反右”、文革背景,电影《归来》虽然没有完全回避,但也没有详细描写。原作前半部分突出的主人公陆焉识被压迫的自由、被扭曲的命运,并不是影片的拍摄重点。“逃狱”成为一个简短的“引子”,影片把更多的力气放在了“失忆”:“文革”结束之后,他发现与他分离20年的妻子冯婉瑜已经失忆,已经认不出来她苦苦等候了20年的男人。陆焉识用尽一切办法,希望妻子恢复记忆,重建家庭。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,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。
贬方:既无美学,也无思想
电影《归来》对原著的改编引起了不少争议。影评人麻绳认为,这样的处理“让原作损失很大”。最新一期《电影世界》杂志更连发三篇文章批评《归来》,“既无美学,更无思想”、“《陆犯焉识》不是《归来》”以及“名为国师,实为顺民”。其中,几位作者都谈到该片对原著的还原度不高,认为张艺谋在将剧本送审前,已经把一切敏感内容尽数“自我阉割”。
不少媒体看片后也认为,片中主角人物背景、情节冲突的交代变得极少,影片只设置了两个戏剧冲突点:陆焉识与妻子的失忆症进行了三个回合的“交锋”,最后能不能唤醒她往日的记忆?曾经出卖过父亲陆焉识的丹丹,能不能获得父亲母亲的原谅?相比原著的跌宕起伏,电影显得平淡生活化,大部分情节是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相处和相互“疗伤”。把原作“掐头去尾”之后,电影的控诉弱了很多,也令男女主角的悲剧性减弱了不少。陆焉识、冯婉瑜害怕的究竟是什么?恐怕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才会深有感触,年轻观众有可能不明所以。
赞方:留白令人追问历史真相
看片后可知,除了开头一段陆焉识逃回家又被抓回去,还算是对那个特殊年代有所控诉,之后再无涉及。不过,考虑到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,对于张艺谋这样的“留白”,也有不少支持者。有媒体认为,这部影片的理想观众,是那些历经痛苦的人,只有他们才能看到冰山一角底下的真相。
编剧史航看完影片后表示:“这部电影不是给始终幸福的人和始终幸运的人拍的,是给其他每一个人拍的。”电影研究者尹鸿则认为,这样的留白还是会令观众追问,主角到底经历过什么?“虽然故事单纯而显得单薄或简单,但‘焉识’提醒我们去哪里认识那段历史?寓意存焉。丹丹所代表的红卫兵一代,会把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剪掉或补上?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