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:古城遍地 旅游发展仍相对滞后
“走进清源山,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。”图为著名的清源山老子像。(资料图片)
泉州:古城遍地 旅游发展仍相对滞后:泉州-遍地“珍珠”如何串成“海丝”项链?
新华网福州9月18日电(记者 王雄)“地下看西安,地上看泉州”。福建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,旅游资源丰富。然而,令人尴尬的是,泉州的人文美景似乎总难以俘获游客的“芳心”,大多数前往福建的游客,都会被泉州西南方80公里外的另一座旅游热门城市厦门所吸引。
“今年旅游收入有望占全市GDP的9.8%,与前几年相比上升不少,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。”8月27日,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介绍,泉州虽是旅游资源大市 ,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视工业发展、轻视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观念,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确实不尽人意。
以“海丝”文化为新亮点的泉州正迎来一场旅游革命。
清源山:老去的“老子像”难当龙头
泉州拥有5A级景区1家、4A级9家、3A级21家,清源山是唯一的一家5A级旅游景区。
走进清源山,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。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泉州5A风景区清源山的赞美,并感叹“满山都是文化,满山都是历史”。
清源山素有“闽海蓬莱第一山”之美誉,2006年1月,被建设部列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,2012年成为5A级旅游景区,老君造像、弘一法师舍利塔、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让这座道教名山增色不少。
然而,这个有着“老子天下第一”题材的5A景区的开发运营却让人有些失望。据报道,清源山近六成游客是本地市民,去年的门票收入约为2100多万元,而景区维持正常运行一年需投入2400多万元。也就是说,清源山还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。
“与其它道教名山相比,清源山并没有优势,更像是泉州的一个城市公园。”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黄远水认为,提起道教圣地,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武当山、龙虎山和青城山,清源山与这些景区的名气相差甚远,难以吸引省外游客。从目前情况看,清源山是泉州市民周末休闲的一个好去处,更多的是具有城市公园的功能。
在黄远水看来,清源山虽然是泉州唯一的5A级景区,但却难以担当龙头作用。
“清源山景区体量较少,静态的文物不足以吸引人,而且没有配套,缺乏互动,不像武夷山除了观光外,还可漂流,可观赏实景演出。”黄远水说,清源山的
先天不足,导致游客仅是“到此一游”,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管理体制不顺也是黄远水不看好清源山的原因。
据了解,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、灵山圣墓和九日山3大景区组成,其中清源山由市政公用事业局管理,九日山由南安丰州镇政府管理,灵山圣墓由市文广新局管理,各景区没有归口管理,景点资源无法整合,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产业龙头作用大为降低。
清源山风景区管委会市场开发科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言,体制不顺确实制约了景区的开发。比如,管委会地处丰泽区,虽然对景区行使管理权和经营权,但对景区的开发运营却处处受制于地方,想要征一块地作停车场都“难于上青天”。
古城遍地“珍珠”难成项链
顶着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”、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等光环,泉州“海丝”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,九日山、伊斯兰教圣墓、清净寺、开元寺、海交馆、洛阳桥等“海丝”文化遗存让其它城市艳羡不已,而崇武古城、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、惠安女风情、木偶、南音等民俗表演,更让人感叹泉州丰富多元的文化。
“1992年,泉州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 “海上丝绸之路东段(中国)唯一一个起点城市”,但泉州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地位,缺乏吆喝。” 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叶新才认为,泉州并没有打好“海丝”这张牌,散落一地的“珍珠”难以发光。
“很多人觉得,泉州最响亮的旅游品牌是‘海丝’,但在旅行社却找不到专门的‘海丝’旅游线路,找不到‘海丝’导游。”叶新才说,如何深入挖掘‘海丝’内涵,塑造优势‘海丝’品牌,并进行有效营销,已成为泉州旅游业面临的首要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