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蓄水池 100多年前的人工水系

影视旅游

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蓄水池 100多年前的人工水系,影视

  ▼小小的蓄水池层层拦截山上雨水,减小山下水涝风险。
 

  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蓄水池 100多年前的人工水系:百望山森林公园,一个营建于100多年前的人工水系,今夏重见天日。水系由依山而建的引水渠和蓄水池两部分组成,大雨倾盆时,从山间倾泻而下的雨水,大部分能顺着引水渠汇流到山下蓄水池里,成为宝贵的水源。
 

  历经百年风雨,昔日开凿的引水渠、蓄水池,已经破败不堪。今年,百望山森林公园对水系进行了整体的修缮、疏浚,使其恢复了集雨功能。溪水潺潺、小潭清幽的美景也将在山间重现。
 

  曾是传教士住地

  100多年前的百望山上,为什么会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水系?这还要从山上的教堂说起。
 

  百望山的半山腰上,有一座西式教堂,据记载是清末法国传教士所建,称为“圣母会教堂”。这座教堂建于1890年至1920年间,是当年老年和生病修士的疗养居住之所。
 

  “从现在教堂遗存的建筑规模来看,当年在这儿居住的至少有百八十口人。”百望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 

  有人居住,就有饮水需求。山上干旱,没有现成水源,人工开凿引水渠、蓄水池,从山上拦蓄雨水,就成了当时饮用水的主要来源。
 

  不仅是供人饮水。在教堂所在的百望山天摩沟一带,工作人员还在引水渠附近发现了当年马厩、菜地的遗址。“能饮马,能种菜,说明那时的水源还比较充足”。
 

  新中国成立后,传教士相继撤出。圣母会教堂闲置,服务于教堂的引水渠、蓄水池也渐渐废弃于荒野之中。
 

  恢复百年前水系

  今年,百望山森林公园启动百年水系的修复工程。“从我们前期勘察的情况来看,蓄水池山上山下有7处,引水渠长度超过400米。”公园负责人高源介绍。蓄水池、引水渠都是依山而建,水渠将水池进行串联,7个水池的蓄水可以相互连通。
 

  因为荒废时间较长,大部分引水渠被落叶、泥沙淤积,有的在地面上已经看不出痕迹。蓄水池的坍塌现象则较为严重。
 

  修复工程于今年春季启动。“引水渠埋在地下,整体保存完好,只要清淤就行。”高源介绍,从地底下挖出来的引水渠,全长467米,渠深约1.2米,渠底宽约1米,全部采用山石垒砌,现在看起来依然牢固。
 

  蓄水池基本都建在陡峭的岩壁下,四周垒砌山石,形成蓄水的空间,池深大多在2到3米。为方便取水,每一个蓄水池都有石砌的台阶缓缓探到池底。